集团职工食堂,每年冬季都会手工制作一些传统美食,今年也不例外。11月20日一大早,小编就来到了职工食堂,学习了肥西传统美食-粉扎的制作。 粉扎是肥西冬季餐桌上常用的副食品之一,相传每年的春节前,地道的肥西人家里都要做年糕、磨粑粑、蒸米粉、摊粉扎,这些均是节日风俗,老桃花源人将这些习惯保留至今。摊粉扎的制作工序看似简单,但要摊得好也不是件容易事。师傅们要提前两天将黄豆和大米,按比例用水浸泡,经过轻微发酵后,兑水磨成浆状,用大桶装置。然后就用那一桶桶豆面糊糊摊成一张张薄薄圆圆香喷喷的粉扎来。 摊粉扎时,要先用一块猪油将铁锅抹一遍,灶下需有专人烧火,摊粉扎的师傅一吩咐,灶下的烧火师傅便燃起灶火,铁锅逐渐变得滚烫起来,掌灶师傅随即舀一勺面糊顺着铁锅壁倾倒一圈,再用铲子把面糊摊薄、摊匀、摊圆,等锅内的面糊逐渐变干,四周翘起时,师傅就用两手轻掀粉扎的两边,利索地将粉扎平放在反放的竹簸箕上,锅内再擦油,接着摊下一张粉扎。摊好的粉扎,放在竹筛子中在户外进行晾干,晾干后,切成面条状,随后,再将其晾晒在户外阳台上,一连晒上数天,大米配黄豆的粉扎,晒干后呈奶白色,看着就让人增加食欲,干粉扎用袋子装起后,可存放很久,随吃随做十分方便。 近些年来,地方民俗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,职工食堂却依旧坚持传承地方民俗,员工们也都积极参与进去,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,更让一些已经很难见到的地方风俗得以传承。 |